润滑油行业随着价格倒挂、消费下行,越来越多的渠道商、终端商开始打造自己的品牌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贸工技路线的体现,品牌商成为他们的新身份,但很多品牌商在操盘初期,就走入了一个误区:代工厂谁给的价格低就选择谁。
这个我理解,因为,在品牌初期,品牌商并不知道能走多远,能卖出什么价格,在前途未卜的情况下,市场赚不到钱,不如先压榨润滑油代工厂,把采购价格降下来,也就相当于提高了利润,尤其是现在。举例,一个做长城机油代理商,开始做自己的品牌,他的客户群体大部分接受的是类似的长城价格体系,如果产品按这样的价格设计,利润空间就受限,怎么办?要么想办法贴标签,比如美国、英国,但这样操作会有弊端;要么是找代工厂砍价,不管工厂怎么报价,都是砍价。
代工厂也需要利润,一些代工厂为了留下客户,你要什么价格的产品,就能给你做出来,大不了调整配方,至少,润滑油企业一般有三种配方:经济配方、标准配方、超标配方,有的企业还推出了低标配方;一些品牌商也直接提出,产品需要虚标等级,把SN机油标称SP,把CH提升为CJ甚至CK,把矿物油标注为合成油,这样操作不仅降低了采购成本,还能提高销售价格。
这样做看似多赚了钱,比如SN配方成本不到50,而SP是56+,虚标后,成本节约了1成,同时,价格也可以从70左右提高到80+,里外一合计就增加了20左右的毛利空间,相对于不到60的产品来说,利润可是增加了3成多,如果是你,是否也会有这样的冲动?但这样的蝇头小利却会断掉品牌之路。
我们知道,龙蟠、零公里、领航、英莱壳、现代、安美等很多知名品牌,也是从渠道商逐步成长为品牌商,再到润滑油调和厂,甚至成为上市企业,他们为什么能逐步发展壮大?营销当然少不了,但最主要的还是产品质量稳定,润滑油产品不像房子,大部分一辈子就买一次,也不像空调、彩电,至少十来年才会复购,润滑油最长一年,短的话则是2-3个月,复购,才是品牌成长的基因。好的产品,用户才会复购,如果品质不稳定或劣质,客户吃亏上当就一次,没有回头客,润滑油品牌就没有成长空间。
当你为节约了成本,甚至还抬高了价格而沾沾自喜时,世界是为了一棵树而放弃了整个森林,不仅品牌无法成长,恐怕客户也会逐步丢失,销量越来越少,从这个角度来说:做品牌商,不是为了低价,而是一个新的梦想开启。润道学院经常说:产品是1,营销是0,什么意思呢,就是产品是基石,没有好的产品,营销再花哨,也是毫无依托的0,是海市蜃楼,而有了好产品,品牌就可以从1到10,到100,甚至年销过亿也不是梦。小米雷军提出5个点利润的理念,值得共勉。
1.2025(第11届)中国润滑油品牌峰会暨厂商对接会,7.7-8日,无锡;
2.嘉宾分享内容预告+参会名录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