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润滑油营销人言必称“壳多美”,谈必说“城昆一”,其实,这些大品牌并非完美,很多时候其实也是在不断试错,我们只看到他们华丽的广告,光鲜的外表,其实,“壳多美”他们在中国市场上也是摸着石头过河。
二十年前时,壳牌并没有真正进入中国,他们吃不准大路市场,变找了替死鬼,一个途径是通过相关的贸易公司来做国内市场,另一个途径是在湛江请人代工产品,这样就可以退守有道,做得好就全力以赴,做不好也没有什么损失,经过多年的打拼,一直到1995年前后才算是正式建立了国内的办事处。如今,一些新进入国内市场的润滑油品牌操作如出一辙,比如马石油及早年的嘉实多等,还有的通过总代理模式来降低风险,在我的有关文章里面已经说过,做国外品牌总代理,大都是死路一条,因为,做好了,国外品牌会建设工厂把总代理抛弃;做不好,总代理被新人代替;做的不好不差,就如同鸡肋,食之无味。
随着市场的逐步拓展,壳牌在头昏脑热之际,贸然的在国内设立了多个办事处,高峰时期有十多个,南京武汉都有办事处,在当时壳牌看来,离客户越近,市场就越好,但庞大的费用和不温不火的市场相比,让壳牌坚持不到两三年就裁撤了各地办事处,直到今天,一直保留北京、上海、广州三个办事处。在这一阶段,当年的统一、康普顿、地球劲霸也在不断试错,庆幸的是统一能及时收手,而地球劲霸则劳民伤财一蹶不振,康普顿也能及时调整避免了震动。
在2000年前后,壳牌开始梳理渠道,从大区域经销商调整到今天的地级经销商为主,工业油和车用油也开始分离,由于历史遗留问题,这个工作断断续续直到前几年才算是告一段落。期间,有的地方仅车用油就多家经销商,比如南京在2005年时还有三家,洛阳也有两家,多家经销商之间被强行按区域划分,经常造成某一客户的归属问题,让壳牌头疼不已。这样的局面,在今天看来很小儿科,但壳牌当时却没有找到正确的途径。
后来,随着市场竞争,按区域来划分越来越受到制约,尤其是连锁终端的兴起和大客户的服务归属,壳牌从2006前后,开始按油品属性来划分经销商,由于摩托润滑油已经式微,一个区域基本上成了三家经销商,即工业油、柴机油、汽机油,这样的划分基本上杜绝了经销商之间的冲突,但远不如中小润滑油企业采取一家一牌或一家一品的策略,毕竟对“壳多美”来说,是不可能推广几个品牌的,也不会开发多条产品线。
从2008年开始,壳牌润滑油才算是真正的重视了终端工作,通过三方协议或其它合作模式,不断推广壳牌润滑油换油中心,从最早在深圳设立超大规模的形象示范店,到今天采取我们提倡的“大城市多开店,小城市开大店”的策略,壳牌润滑油在控制终端道路上也是走过无数曲折的。但壳牌控制终端就成了对经销商的“抄后路”,让经销商和壳牌貌合神离,一些经销商开始试水自建终端和多种经营,逐渐减少对壳牌的依赖。
未来的壳牌,将采取何种措施解决目前的困境,谁也无法预料,但至少可以说,壳牌的打算“做离消费者最近的品牌”,不会太轻松,你只要知道,“壳多美”并非神圣,远不如我们中小润滑油企业灵活机动!
1.2025(第11届)中国润滑油品牌峰会暨厂商对接会,7.7-8日,无锡;
2.嘉宾分享内容预告+参会名录;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