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年,养车连锁大爆发,猫虎狗一如既往地扩张自己的加盟门店,美孚、驰加等上游品牌商也纷纷发力,目标都以千为单位。这个现象至少说明三件事情,一是传统修理厂,包括部分区域连锁,发展遇到瓶颈,纷纷选择站队;二是在这样的情况下,拥有资本或资源的企业趁机收割门店;三是在养车连锁之外,现阶段其他类型的汽修连锁很难突围。
先不论其他类型的汽修连锁的进程,目前的养车连锁模型也存在不少挑战,整个行业对其提出了两方面的要求。
一方面,汽车后市场注册修理厂40万左右,加上没注册的可能超过60万,而且近几年没有下降的趋势,说明整个行业的供给侧是严重饱和状态。这使得目前的连锁品牌只能选择加盟模式,而且是在原有门店的基础上进行升级改造。
这种路径,就涉及到前几年非常流行的一个词,赋能。赋能本来是新零售语境下的一个概念,搬到汽车后市场,这些连锁品牌做的是一个平台的事情,就像滴滴之于网约车,贝壳之于经纪人,美团之于餐饮店,携程之于酒店。
不过,平台的赋能,数字化是核心,流量是最大诉求,前者是底层逻辑,后者是人性。在流量红利消失,汽后三公里服务圈的背景下,平台逻辑在汽车后市场基本上很难成立。
另一方面,修理厂除了服务属性,在产品和项目上,又带有一点零售属性,这也是为什么连锁平台要在赋能之外,还要在装修、经营、营销等层面对门店进行指导和升级。
但汽后SKU和服务过于复杂,只能走减项目的路子,所以大家扎推到养车这个领域。但是养车连锁的问题在于,盈利空间太低,很难覆盖平台在IT、营销、人员等方面的成本。对比来看,海底捞做的火锅赛道,既容易标准化,又是一个暴利行业。
总得来说,后市场的汽修连锁既要求平台属性,又要求零售属性,但前者不符合三公里服务圈的特点,后者难以实现标准化,减项目后盈利空间有限。这两个因素叠加,导致目前汽修连锁领域很难说有真正的连锁品牌。
还有不要忘了人这个因素。大多数服务行业对于人的要求不是特别高,但是汽修行业对员工同时提出了技术要求和服务要求,而且员工收入低,付出回报不匹配,出现了“宁可送外卖也不修车”的现象。所以,员工在技术和服务上难以标准化,进一步增加汽修在连锁化上的难度。
在美国市场有一个概念叫作多店经营,这个概念可能更适合当下的中国汽车后市场。而多店经营不是一个体系化的经营状态,这也导致为什么强管控这么重要。强管控是手段,背后的原因就在于连锁的松散。这个松散状态,还会持续很久。
1.2025(第11届)中国润滑油品牌峰会暨厂商对接会,7.7-8日,无锡;
2.嘉宾分享内容预告+参会名录;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