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产润滑油要重新振作,首先要克服业界普遍存在的“怀疑”心理。2008年上半年因为国际油价、基础油价格的大幅度涨幅,润滑油行业传来不少国产品牌质量不稳定或者逐渐淡出的坏消息,但是在这个不太稳定的时期,不少国产品牌越发趋向规模化、专业化、路线逐渐清晰,也不乏坐上了国产润滑油品牌“老三、老四交椅”的企业。我个人认为,国产润滑油品牌不是被洋品牌打败,而是输给了自己,输给自己“不太安分”的心态上。“只有树立良好发展国产润滑油产业的心态,品牌和服务同时跟进,国产润滑油自然会迎来新的发展空间。”
1、理性看待“国产润滑油”功过:面对一边倒的支持进口、轻视国产自主品牌的呼声,我们要保持平和的心态,要理性看待国产润滑油,虽然部分国产润滑油给行业带来的了“浮躁”的心态,造成消费者对国产的不信任,这固然不好,但另一方面来看,国产润滑油毕竟是最贴近国民消费需求的,国产润滑油这几年的发展,在需求专业化上,渠道性价比上、品牌建设上都有许多大家应该肯定的地方。
“国产润滑油最大的问题,是由于行业的太多限制,国产润滑油没有朝一个长远的目标去做,而只是想在这个机会当中能够赚钱,所以在品质保障方面可能会向眼前的利益让路,结果是影响了消费者对国产润滑油品质的信心”,在这种背景下,国产润滑油如果定位在低端,肯定受到长城、昆仑国字号企业的重大冲击,赚一把就走的赌博心态越来越明显,从而导致国产厂商忽视品牌和品质的建设。这个应该是前几年普遍存在的一些现象,但是经过这几年的发展,行业也在不断的调整,国产润滑油企业在定位上的体现应该是大家有目共睹的,部分国产企业敢于拒绝低档、品牌定位、企业规模都向高品质化转型,最值得庆幸的是很多企业敢于力挺国产,将企业定位为民族品牌、民族企业,这个转变也意味着国产润滑油的质量、信誉、品牌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有所提升,这正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。
“国产润滑油按照市场规则运作,注重品牌竞争力,从目前的润滑油发展来看,有国字号品牌做依托,加上部分民营国产品牌的专、规运作,国产润滑油市场占有率基本是与洋品牌持平的。”国字号品牌润滑油扩大了国产润滑油的使用人群。“我们可以看到,国字号品牌可以最大程度满足中国普通老百姓的大众需要,国字号也成为他们的最爱,部分民营国产润滑油在产品特色、品牌服务上升级、一部分“小康族、白领消费群体”将会选择更好质量的国产润滑油品牌,另一方面,随着行业的不断规范,08年的这次涨价,让很多国产润滑油没有倒下,而是站的更稳,相反也会引导不少国产润滑油厂商加入到正规军行列来,成为洋品牌的强有力竞争对手,这多多少少带动了国产润滑油行业的发展。”
2、品质树品牌谋求新发展:“国产润滑油要追上洋品牌,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,首先要做的是品牌建设工作。在这方面,国产润滑油应以品质来突破两者之间的品牌差距。”很多国产润滑油厂商起初除了基础油的控制外,最更本的是忽视了品牌的建设过程,导致价格低廉,不停的在“生与死”之间徘徊,品牌建设是一个长久的系统工程,少辄2-3年,长辄近10年。“像统一、龙蟠、瑞星、佳润,中龙,均在这个行业沉浸10多年,国外进口品牌暂不说其企业历史,他们在中国的沉浸都赶的上部分企业的整个历程,相对这些品牌,国产润滑油品牌还太弱小,但是我们有时间和信心相信,这些企业可以完成历史交给他们的使命!”
国产润滑油企业首先摆正的是品牌和品质的关系。”国产润滑油厂商不要盲目追求上量,而是在一定量、一定区域范围内,提出企业对品质、品牌的宣言,通过品质内功来建立品牌形象,通过品牌拉动销量提升利润,没有必要盲目加入到追求销量的怪圈中。”
3、要给国产中高端品牌空间:“国产润滑油目前还处在艰难期,润滑油行业仍是一个巨大的可持续行业,国产润滑油需要的是坚持和信心,敢于用品质换来市场,厂家只要有优异的产品和突出的经营,仍可在市场上获利不菲。”目前国产润滑油有好几家企业运作都还算比较成功,他们是用其市场表现,来论证这种国产中高端定位的正确性。品质的提升让他们赢来了市场,也赢来了利润,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实力打造民族品牌,同时我们也相信有一个统一被收购,不可能再出现第二个了,前车之鉴,国字号不会再袖手旁观了!
但是“国产润滑油要走回中高端,难度远比想像中要大,现在很多中高端消费者根本就不去接触国产。”所以大家要在营销普及上下功夫,要有足够的耐性!
说实话,论质量,论选材和功能,国产润滑油已经跟上了国际标准,与洋品牌处于同一水平中。“但消费者在选择润滑油过程中,基本将国产品牌排除在外,其中很大原因是怕别人的嘲笑。事实上,这种情况已经比前两年少了很多,越来越多的用户加入到支持国货的过程中来,国产润滑油的消费也在不断上升中。”
用一位媒体朋友的话来说,我始终认为:一个国家的强大与否,不能单纯靠所谓GDP总和,而是要靠民族自主品牌的影响力!经济是自由的,但是“品牌”是有国家属性的。我们是中国优秀的国产润滑油品牌的坚定支持者。
1.2025(第11届)中国润滑油品牌峰会暨厂商对接会,7.7-8日,无锡;
2.嘉宾分享内容预告+参会名录;